久久影院

搜索

被翻拍成多部电影电视 《三叉戟》原著魅力何在?


1905电影网专稿三位主演平均年龄51岁,收视破2,豆瓣8.3分。没有离奇案情,没有流量加持,陈建斌董勇郝平主演的涉案剧三叉戟凭借过硬品质完成了一次“逆袭”。



观众在评论区写道:“三个满脸褶子的老汉凑一起比只会耍帅的小鲜肉顺眼多了。”



除了情节扣人心弦,三位“老炮儿”还凭借满身的烟火气息和独特的喜剧气质成功出圈。网友戏称:隔壁有“乘风破浪的姐姐”,这里有“披荆斩棘的叔叔”。



《三叉戟》改编自公安作家吕铮的同名长篇小说,曾获得燧石文学奖悬疑类最佳长篇小说,并入围茅盾文学奖。张国立曾这样评价原著:“吕铮的作品曲折又关照人心,描写警察既有真情实感又充满正能量。”



与此同时,由高群书执导,黄志忠、姜武、郭涛主演的电影版《三叉戟》也于年初杀青,等待上映。



从爆款电视剧到电影,《三叉戟》这一文本的魅力在何处,创作团队又进行了哪些保留和改编,为涉案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什么新思路?


不变

老炮儿的理想与现实

 

20年警察生涯,16年经侦经历,14部小说。这是《三叉戟》原著作者兼编剧吕铮的履历。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也为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源泉。


 

这部《三叉戟》正是以吕铮入行以来的若干位师父为主要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那位名叫“吕征”的年轻警员也像是吕铮的自我投射。“自己首先是一个警察,其次才是警察作家…写真实的警察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警察。”吕铮曾在采访中多次提到自己的创作初心。


这份“接地气”的真实感也是《三叉戟》原著和电视剧一以贯之的气质。


 

主人公是三位临近退休的警界“老炮儿”,当年曾是叱咤风云的“三叉戟”,如今却成了边缘人物。一个在警保处打杂、一个在派出所做巡警,一个在预审处“不务正业”,被人戏称“三茶几”。一上来的描写就奠定了人物的底色:不是风光无限的英雄神探,只不过是三位再平凡不过的“大叔”警察。


吕铮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笔下的人物也时刻接着胡同的“地气儿”:“老炮儿们”不爱大鱼大肉,偏好那口卤煮火烧;聚在一起总要喝两口,言语间还不时飙出几句地道“京骂”。



摸爬滚打几十年,他们身上少不了“老油条”的江湖气,不习惯条条框框,有时还有些倚老卖老。



吕铮说,这才是警察的原生态,“警察都复杂,并不像很多影视剧拍的那样脸谱化,要么硬邦邦冷冰冰,要么特别痞。”原著中,三位“老炮儿”也像他们的绰号一样,各自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术业专攻。“大背头”崔铁军像“犬”,见多识广,对组织忠诚,能把团队捏合在一起;



“大棍子”徐国柱像“狼”,宁折不弯,人狠话不多;“大喷子”潘江海则是“狐”,八面玲珑,擅长与人打交道。



小说中,崔铁军有句话这样说:“要想当个好警察,就得比流氓还凶,比骗子还狡猾、比罪犯更强悍。”从这个角度,“三叉戟”身上集合的是现实中真正经验丰富的好警察的特质。他们并非完人,有时还有怪脾气和小毛病,但在罪恶面前,总能快速拧成一股绳,各展绝技,惩恶扬善。



“这部剧没有把警察的形象描写得非常完美,而是把他当做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我们不用回避他的缺点,也不用神化他的优点,而是按照生活的尺子来衡量,把他当做一个‘人’来看待。”这正是陈建斌选择出演《三叉戟》的原因。


电影版导演高群书同样看中了《三叉戟》小说中人物的真实性和饱满度,“三位猛人登场时都是颓的,很平静,很日常,不显山不露水,后来像猛虎嗅到了肉香,倏然惊醒。”



在有血有肉的人物背后,《三叉戟》的小说指向的是在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社会,看似被时代抛弃的老炮儿如何“自救”的主旨。书里有这样一句话:“理想这个词是奢侈的,年轻时挂在嘴边显得阳光,过了五十再说就让人笑话了。”


然而,这实则是一句自嘲,在诱惑和困难面前,坚守底线、迎难而上的老炮儿们展现的正是一股近乎理想主义的热血和执拗。



在读小说时,小电君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电影《老炮儿》里六爷冰面决战的身影。

 

就像《老人与海》里的那句名言:“你可以毁灭我,但绝不能打败我。”无论六爷还是“三叉戟”,他们身上共通的是一腔不为时代潮流所裹挟的孤勇,也许不合时宜,却始终满怀赤诚。



以真实底色诠释平凡英雄,让英雄主义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真正落于实处,这便是原著《三叉戟》的“魂”,抓住此处,影视化改编便成功了大半。


改变

人物为核、喜剧增色

 

面对事件先行还是人物先行的选择,很多国产涉案剧选择了前者:以曲折离奇的奇情异案凸显戏剧冲突,吸引观众眼球,这也是此类类型剧的优势之一。然而,无论是《三叉戟》的小说还是电视剧,在创作过程中都果断选择了人物先行。电视剧还为三个主人公都增添了更多背景故事和生活描写,让角色更为立体饱满。


 

首先,电视剧调整了“三叉戟”的人物关系。他们不再是上级临时凑成的“老兵组合”,而是20年前就曾并肩作战,后来因为误解分道扬镳的战友。这种关系的重塑巧妙联结了过去和现在,也让三兄弟间的情感更为浓厚极致。


 

其二,人物的生活感更为浓郁。原著中对于三人家庭生活的描写仅仅是一笔带过,而电视剧却花费了大量篇幅着墨崔铁军和潘江海的夫妻和亲子关系。威风八面的警察回到家就是再普通不过的丈夫和父亲,也会“妻管严”,也要为子女上学、婚恋、找工作等种种问题操碎了心。



他们在剧里所面对的生活压力和家长里短正是许多中年男性的真实写照。正如陈建斌所说:“我喜欢警察这个人物在生活着,就像我们大家一样吃着、喝着、笑着、哭着,经历着所有我们经历的事,但同时他也在扩展,在经历着生死,做着牺牲。



至于“老光棍”徐国柱,电视剧增加了他的老相好“花姐”(胡可 饰)的戏份,丰富了“大棍子”铁汉柔情的一面,也让人物平添了几分可爱之处。人设上的改动也带来了整体风格的变化。与小说的生猛冷峻相比,电视剧更多了几分生活的温情和人情的温度。 



曾执导过《中国式关系》《辣妈正传》的导演刘海波还在其中巧妙融入了轻喜剧元素:“三叉戟”的一唱一和总像在说相声;“三高”老警察重出江湖也难免有力不从心的“尴尬”时刻。




以喜剧氛围包裹严肃内核,让《三叉戟》成功成为国产涉案剧里的一股清流,也让不少年轻观众纷纷“真香”。“三叉戟太好笑了”“三叉戟画风”引发微博热议,各种动图、表情包让不少圈外网友饭上了这个“中年天团”。



在强调人物塑造的同时,《三叉戟》也不忘保证案件本身的精彩性和情节的紧凑性。在原著的主线剧情之外,曾创作《余罪》《暗警》的编剧沈嵘与吕铮一道为电视剧加入了更多扣人心弦的支线案情,环环相扣,共同推动那场勾连20年的大案浮出水面。

 

同样,这些支线案情也并非“以案说案”,人物始终是推动案情发展的内驱力,而破解案情的过程也在丰富和塑造着人物。正如吕铮总结的创作心得:“不求大场面,求真情实感,不落惊险奇特,落人心。”


 

电影、电视版共同的制片人马珂曾在采访中透露,影、视两版《三叉戟》将采取不同的改编策略。电影版将突出动作元素,打造血脉贲张、拳拳到肉的动作效果,塑造一群老当益壮的热血警探形象,但现实主义仍将是不变的底色。



吕铮曾说,在创作《三叉戟》之初,有人提醒他“写三个老炮儿的故事没流量”,但如今,正是那三个“没流量的老炮儿”凭借扎实的剧本和过硬的演技完成了一场漂亮的逆袭。

 

无论小说还是影视化改编,《三叉戟》成功的要诀都在于植根现实,以真实丰满的人物,直抵观众内心。



今年开年以来,从网剧到电影作品,涉案题材集中爆发,迎来了一波“小高潮”。我们相信,只要如剧版《三叉戟》一般关照现实,打磨人物,国产涉案影视作品也有望如“三叉戟天团”一样,“老树发新芽,枯木再开花”。


首页  »  资讯  »  被翻拍成多部电影电视 《三叉戟》原著魅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