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影院

搜索

饶曙光: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的无限活力和创造力


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是砥砺前行、真抓实干、共同富裕的进程,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硕果累累、卓有成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协调发展,在栉风沐雨中以澎湃之势谱就历史华章,在机遇与挑战中实现跨越式发展。40年来,在多种力量的制衡、博弈和驱动下,社会文化思潮此起彼伏、相互激荡,诸多文化现象异彩纷呈、交织呈现、相互响,中国电影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时俱进地吸纳新的时代精神,呈现出历史承继性与多样化的特点,迸发出勃勃生机与创新活力,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电影的高速度发展。尤其是在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驱动下,中国电影显现出越发开放多元的创作景观,逐渐激发出电影作为时代前进号角的巨大凝聚力和影响力,释放出中国电影的无限活力和创造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在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方针的指引下,以“反思”与“变革”为主调,催生了各种社会文化思潮,中国电影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思想解放的演进逻辑开始主导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走向,在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的双重空间内,建构起了关于电影方法现代化、电影文化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范式。其中,关于“丢掉戏剧的拐杖”“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电影与戏剧离婚”“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电影本体论”“‘影戏’美学”“谢晋模式”“对话:娱乐片”等电影话题密集生产,形成了电影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紧密联系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在这个“理论滋养灵感”的年代,不同代际导演群体,在与时代的对话、交流和融通中,形成了既相连又迥异的导演风格和创作理念,现实主义复归、关注人性、人情及人道主义成为创作主调,涌现了《生活的颤音》《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城南旧事》《黄土地》《黑炮事件》《红高粱》《老井》等经典力作,形成了新时期以“启蒙意识”和“艺术创新”为主导的审美观念,构成了1980年代具有启蒙精神的独特银幕实践,描绘了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相互激荡的文化景观。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国电影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和拓展,并终于在新世纪之初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包括《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等在内的21份文件,明确了“电影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高智能、高投入、高产出的文化产业”,并提出建立新型电影市场主体、建设电影强国的目标,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等8个方面对电影产业进行全方位部署,旨在推动电影产业化的升级换代。2010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迈向“电影强国”的总体目标和建立“健全市场公平竞争、企业自主经营的电影产业运营体系”的针对性举措,对电影产业的辐射力和市场潜力予以高度肯定。2014年,《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的下发,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重点支持电影创作和推进电影全行业发展。2017年3月,《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落地实施,为电影发展奠定了法治基础和环境,作为助推器促使中国电影产业迈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促进电影市场走向规范化和秩序化,为“电影强国”建设保驾护航。


2004年之后,各种各样降低门槛、释放电影生产活力和动力的政策开始凸显,并且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电影生产力。到2010年,中国电影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迈入电影百亿时代;再到2012年,中国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国,为新时代的“电影强国”建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十几年来,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中国电影创作格局浮出地表,主流商业大片与中小成本电影以相互依存的姿态活跃其间,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均显现出主流化的姿态,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多元观影诉求。像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血战湘江》《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信仰者》,英模人物电影《李保国》,精准扶贫电影《十八洞村》,全民医保电影《你若安好》,战争动作电影《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激发了观众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契合了当下民众对公平、正义、理想、大爱的追求,以及对实现国富民强的强烈夙愿,以电影的方式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再如《捉妖记》《寻龙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长城》《狼图腾》《一代宗师》《妖猫传》《影》等气质迥异的鸿篇巨制跃上银幕,推动中国电影进入电影工业美学新阶段;还有《失恋33天》《人再囧途之泰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夏洛特烦恼》《中国合伙人》《前任3》《唐人街探案(1、2)》《邪不压正》《我不是药神》等现象级电影,开拓了主流商业电影的市场空间,激活了中小成本电影的塔基力量。尤其是近年来,武侠片、爱情片、喜剧片、青春片、警匪片以及魔幻/科幻片作为中国电影市场可圈可点的重要类型,积累了颇具本土特色、东方美学特质的类型经验。还有《山河故人》《百鸟朝凤》《白日焰火》《烈日灼心》《乘风破浪》《心迷宫》《嘉年华》《暴雨将至》《暴裂无声》《山河故人》等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电影,关注现实、反思人性,为中国电影注入文化内涵和精神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总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特别是对于文化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新提法、新举措,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的定位,把文化放到了兴国强国的高度,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明确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目标。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表述也特别适用于电影产业发展。在笔者看来,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或者说成长阶段),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的电影需求(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矛盾和问题可能还比较突出,甚至是比较尖锐。在笔者看来,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或者说成长阶段),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进而必须有战略定力。


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发展道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的电影需求,因为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电影的关键问题不是发展速度问题,而是通过艰难的结构性调整逐步实现结构性优化,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和强度,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的电影需求,同时创造更多新的需求,反过来对创作层面形成倒逼态势,推动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


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影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思路、新提升、新境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创作的生命线,推动中国电影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有效满足观众的精神性需求、情感性需求、思想性需求和价值性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中国电影的新辉煌,努力攀登中国电影高峰,促进中国电影从产业的黄金十年走向创作的黄金十年。


(本文作者饶曙光,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首页  »  资讯  »  饶曙光: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的无限活力和创造力